拉曼光譜技術基于分子在受到激發(fā)光照射時所發(fā)生的非彈性散射現(xiàn)象。當一束激光(通常為單色激光)照射到樣品上時,大部分光子以彈性方式散射(瑞利散射),但也有一部分光子在散射過程中發(fā)生能量轉移(非彈性散射),其能量轉移對應樣品分子的振動和轉動狀態(tài)變化,產生拉曼散射光。通過分析這些拉曼散射光的頻移信息,可以獲得樣品的分子振動信息,從而推斷出樣品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征。
顯微拉曼光譜儀在傳統(tǒng)拉曼光譜基礎上,增加了顯微成像和高空間分辨率技術。它利用高倍率顯微鏡系統(tǒng),將激光聚焦到微米甚至納米級樣品的微小區(qū)域,從而實現(xiàn)空間上的局部分析。這樣,不僅可以得到材料的整體光譜信息,還可以獲得樣品的微觀結構信息,開啟“光譜成像”時代。

顯微拉曼光譜儀的工作流程:
1.激光發(fā)出單色光并經過光學系統(tǒng)聚焦至樣品微區(qū)。
2.激光與樣品相互作用,激發(fā)樣品分子的振動或轉動狀態(tài),產生拉曼散射。
3.拉曼散射光經過濾光片去除激發(fā)光,進入色散儀進行頻率分散。
4.分散后的拉曼信號被CCD探測器捕獲,轉化為電子信號。
5.計算機對信號進行處理和分析,繪制拉曼光譜或光譜圖像。
6.根據(jù)分析結果,獲得樣品的材料信息,包括化學成分、結晶性質、應力狀態(tài)等。
應用領域:
1.材料科學
分析金屬、陶瓷、半導體、納米材料等的結構特性,識別材料中的應力、缺陷和相變。例如,在半導體工業(yè)中檢測晶格缺陷或應力分布。
2.化學分析
用于有機無機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,特別是在復雜混合物中進行化學成分的識別。結合成像技術,可以制作材料的空間分布圖。
3.生物醫(yī)學
檢測生物組織、細胞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組成,提供疾病早期診斷依據(jù)。例如,研究腫瘤細胞的分子變化或活檢標本的化學信息。
4.納米技術
在納米尺度上研究碳納米管、石墨烯、量子點等納米材料的結構、缺陷和應力狀態(tài),推動納米科技的創(chuàng)新。
5.文化遺產保護
對文物、藝術品進行非破壞性分析,識別材料成分和保存狀態(tài),有助于修復和保護工作。
顯微拉曼光譜儀的優(yōu)勢:
1.高空間分辨率,可達到納米級別。
2.非接觸、非破壞性分析,適用于貴重或敏感樣品。
3.具備成像功能,能顯示樣品的空間分布信息。
4.分析速度快,具有實時監(jiān)測能力。
5.可以結合其他顯微技術(如電子顯微鏡)實現(xiàn)多模態(tài)分析。